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晚熟品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晚熟品种

全年有售 来果就收 走向全球

发布时间:2025-09-10 16:49:50点击量:

  以广州为例,今年上半年出口荔枝1099.3吨,增长2.5倍,其中第一大出口市场东盟同比增长2.3倍,美国则跃居第二大出口市场,同比激增26倍。茂名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茂名荔枝出口7070.6吨,同比增长约140%,货值达1.02亿元。

  今年是荔枝丰产年,广东农户、合作社等通过成体系的保鲜技术,让荔枝全年有售、来果就收、走向全球,在科技力量的支撑下实现丰产丰收。

  一个关于广东荔枝的科技梦想正在持续推进:让岭南佳果变身“超级水果”,让“果贱伤农”不再发生。

  过去,荔枝高度集中于六七月上市,带来不少问题——农户来不及采收,荔枝烂在枝头;企业来不及发货,荔枝坏在仓库。

  如今,4月初就有三月红、桂花香等超早熟品种上市,与晚熟的井岗红糯、巨美人等品种的上市时间错开4至5个月,给了市场充分的消化时间。

  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育种现场,广东省荔枝龙眼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惠聪表示,晚熟品种一般品质更优,容易卖出高价;而早熟品种能在台风季到来前就成熟采收上市,避免台风对挂果的影响,具备稳产的特点,有较高的产业价值。

  “看到仙桃荔的价格不错,品质也好,我很想换种!”一位从化荔枝种植户这么说。他种植的20亩荔枝主要是怀枝,存在集中上市的劣势,换种成仙桃荔后,既能错峰采摘上市,还能提高单价。

  “以5月成熟的仙桃荔为例,采用高接换种技术,简单而言就是对老树进行砍枝、嫁接,一年半到两年即可挂果,三四年就可达到丰产。”王惠聪介绍,有些地区为了鼓励农户换种,还推出了补贴等政策,有的每亩可补贴千元。

  如今,华南农业大学已建成全国种类最丰富的荔枝种质资源库,选育出巨美人、仙桃荔等成熟期各异的新品种,在广东省示范推广种植4000多亩,在示范区内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过去育种追求产量和品质,很少关注储运方面。近年来我们筛选出了仙桃荔、巨美人等品种,它们既‘大果’又‘耐储’,哪怕常温存放都能保持1周不变色。”王惠聪说。

  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今年该企业在广州从化、茂名高州的两个加工中心全速运转,计划冻眠超过2600吨荔枝。这些冻眠荔枝在电商平台全年有售,能保持新鲜荔枝80%以上的色泽口感味道。

  荔枝集中上市时,每天产量高达6万吨,能装满几万台卡车。以前加工企业想多囤货,也要考虑自己的消化能力,不能让果烂在仓库里。

  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围绕国产超高压(HPP)生产线进行研发和调试。

  超高压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超高的压力来杀灭细菌。密封包装的荔枝汁置于设备中,施加600兆帕的压力(相当于深海6000米处水压的10倍左右),细菌就会被瞬间压碎。

  荔枝、芒果等热带水果对热特别敏感,一旦加热就会有一股怪怪的味道。超高压技术杀菌全程不加热,像给果汁做“冷水浴”,避免了高温杀菌带来的变色、变味、营养流失等问题。

  新鲜水果中的微生物可能多达数千万个,超高压灭菌后能降至万分之一,冷链运输下的保质期可长达120天,而且“摇一摇就像鲜榨”。

  据了解,在茂名高州已有数条国产荔枝相关加工生产线及超高压生产线投产,粗略计算今年已生产了近万吨荔枝原汁。以出汁率40%计算,这几条产线万吨看似不多,其实是重要的信号。超高压灭菌和液氮速冻相配合,加工企业可以压一批、冻一批,等此前一批果汁销售完后,还能把速冻荔枝拿出来继续压汁,持续供货到来年,而且不愁销路。

  “奶茶、生鲜等行业对荔枝果汁的需求稳步增加。去年荔枝原汁紧缺时,每吨价格从正常的1.4万元左右飙升至2.4万元以上。”余元善说。

  荔枝集中上市季,还存在采摘工人不足的问题。华南农业大学研发的荔枝采摘机器人,灵活升降配备“温柔”机械臂,单机每天能摘200公斤荔枝,最快10秒就能摘下一串,成功率约为90%。同时,该设备能够完成自动避障和运动规划,在果园里自由地“行走”。

  “过去的荔枝生产线天左右,企业不愿意投资。如今拉长了加工和销售时间,这笔账算得过来,滞销、烂果几乎看不到了。”余元善认为,今年广东荔枝加工企业有了喊出“来果就收”的底气。

  传统农业往往“看天吃饭”。通过一系列精深加工技术,荔枝的价值链得以进一步延长,从“农产品”进化为“工业原料”。以茂名为例,目前已培育25家荔枝加工型龙头企业,开发出荔枝汽水、冰淇淋、牛奶、果酒、罐头、果酱等超30种产品。

  在广州从化,科技企业采用萃取方式提取荔枝果肉、果核中的多酚和氨基酸类活性物质,制作出高价值的荔枝护肤品,连带把源头收果的价格也提升了好几倍。

  今年,20多吨广东荔枝远渡重洋到达日本消费者的手中。在日本的商店货架上,这些广东荔枝色泽红艳、鲜美如现摘,有的更是“按颗销售”,身价不菲。

  这是广东荔枝鲜果首次走进日本市场。日本海关对来自我国的荔枝鲜果有近乎严苛的入关条件:荔枝的果心温度要先蒸热到46.5摄氏度并保持10分钟,然后再迅速降到2摄氏度以下,并冷藏40小时。

  如此“折腾”,本意是杀灭荔枝中可能存在的病虫害,但经此处理的荔枝会完全变成褐色,失去价值。

  为此,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荔枝保鲜团队针对性研发了无硫护色保鲜技术,采用不含硫化物的新型护色剂,让荔枝在蒸热处理后仍能保持色泽,不发生褐变,并形成了从预冷到处理、包装、物流、销售的一整套方案,成功实现出口突破,填补了市场空白。2025年协助企业完成近5000吨荔枝保鲜处理,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多地,为广东荔枝再添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对荔枝的认可度提升,荔枝从“季节佳果”走向“超级水果”的路径逐渐清晰。

  欧阳建忠认为,通过超低温冻眠等技术,荔枝从季节性集中销售走向全年均衡销售,保鲜期不断延长支撑着荔枝越走越远,“荔枝的鲜甜风味独特,具备地域特色,而且营养丰富,具备成为‘超级水果’的条件。通过改进技术、培育市场,我们有能力把广东特色的岭南佳果做成能让全球消费者追捧的水果,从而给产业、农户都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荔枝产业从“大规模”走向“高价值”,成为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见证者。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农业农村科技处处长胡胜春表示,省科技厅将继续实施“荔枝品质维持”研发专项,围绕育种、栽培、采摘、预冷、包装、加工等环节开展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努力培育优质耐储荔枝新品种、突破电磁场保鲜技术、开发荔枝副产物加工产品,为“百千万工程”实施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助力我省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