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汁江畔葡萄香
五月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阳光炽热,风从绿汁江面吹来,裹挟着成熟葡萄的甜香,洒进仁和街种植基地的每一处果架。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成熟的“大粒无核”葡萄,晶莹剔透的果串在枝叶间泛着光,浓浓的丰收气息扑面而来。
仁和街葡萄种植基地,成为当地农户稳定增收的新支点。自5月初开园以来,来自附近卧马都村的30多名务工者每天在园区内劳作,务工报酬以日结方式发放。
这个葡萄种植基地的“转型”始于一次主动求变。面对“阳光玫瑰”葡萄价格下行、市场趋饱的现实压力,基地负责人廖学章于2024年初前往元谋考察,果断引进“大粒无核”新品种,配套优化种植管理方式。短短一年多,葡萄便已挂果,糖度达21.5、风味脆甜,亩产预估可达2.5吨以上,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48元,预计产值超过120万元。
靠老品种打天下的日子过去了,产业必须主动迭代,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廖学章的判断,也是大麦地镇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麦地镇依托绿汁江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立足资源优势,牢固树立全镇“一盘棋”思维,全面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着力构建鲜食葡萄产业链。镇里一方面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集种植、采摘、冷藏、运输于一体的标准化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河普公路“四改三”项目建成通车后,鲜果运输更为高效,进一步打开外销通道。
产业链延伸的同时,党建引领的劳务协同机制也在持续发力。该镇普龙社区卧马都党支部依托“支部+企业+农户”联动机制,常态化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并组织就近劳动力精准对接,帮助企业缓解用工压力,也为群众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产业振兴的关键,不仅在于“种得好”,更在于“转得快、联得紧”。在政策扶持与群众参与的双轮驱动下,大麦地镇以稳扎稳打的姿态,在热区水果产业上持续发力,不断拓展高质量发展的边界。